人物简介:王医术,1972年生,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吉林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肾脏病理学与肿瘤病理生物学。
成果简介:领衔推出国内第一门《病理学》AI课程,国家混合式一流课程负责人,主讲的多门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被双一流等183个院校169229人选用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在代谢领域研究获18项资助,近5年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一区等论文28篇,影响因子达201.618,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大赛,并在第八届全国总决赛中获金奖。
所获荣誉:获全国“教育变革先行者”称号。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吉林省杰出青年科学研究计划资助学者、吉林省卫生系统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D类人才、吉林大学唐匡教授、白求恩名师等荣誉称号。
教师感言:教之以“病”而喻诸德。矢志传道授业,立志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尊重解惑并行。锤炼品格,启迪智慧,为学生的未来筑牢基石,乃我教育之不渝追求。
王医术:格物鼎新 敢为人先
她领衔推出的《病理学》AI课程领跑全国;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中,她的选课人数达169229人次;近5年,她在国家、省及学校等层面以示范教学、大会报告等形式进行了78次宣传推广;先后指导毕业硕士生17届、博士生4届;她在HPV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代谢重编程、移植肾纤维化与脂质代谢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富有创新性的成果……
回望王医术的从教生涯,我们不仅能看见全国“教育变革先行者”、国家混合式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运行负责人等诸多荣誉,更能看见她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生动故事。走近她,我们能够感觉到的,不仅仅是刻苦钻研、诲人不倦的师者情怀,更有向往未知,开拓思变的师者担当。
她的名字中带有“医术”,医,是润物与求索;术,是敢为与开拓!
为师:以真爱卓育英才
1994年毕业后,王医术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从教三十载,朝暮不辞培苗苦,年岁只为育材忙。她说:“教育是育人之本,人才是强国之本,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多年来,她深耕医学教育事业,用“爱”点亮了万千学子的求学之路,以“爱”培养出了一批批杰出的人才。
王医术常说:“课程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高校教改,改到深处就是课程。”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病理学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2022年4月13日对我来讲是个特殊的日子,那一天我们做了一场AI课程诞生的教师培训,听完这场培训,我非常兴奋,这就是我想要的课!” 每当讲到这里时,王医术都特别激动。自那天之后,她便带领教学团队着手开始筹建她心中理想的病理学课程,探索从传统课程推进到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课程建设。她说:“我一定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要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AI课程。” 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等过程后,终于在2022年11月,领衔推出国内第一门病理学AI课程,属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自己的第一门新形态AI课程在智慧树平台成功上线运行,吉林大学的学生从此进入基于知识图谱学习的新时代,她也因此荣获全国教育变革先行者荣誉称号。
然而她并未止步,在已建设完成的雄厚的线上理论教学资源基础上,她带领团队继续推进实践教学线上资源建设,建设完成了包含120张虚拟数字切片,489个3D大体,98个组织及大体讲解微视频的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填补了国内形态学实践教学平台的空白,为开展实验课混合式教学和线上教学奠定了基础。利用这些线上课程资源,通过打造线下智慧课堂等多种模式,推进病理学混合式课程的建设。让学生们在互动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她的课堂上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一场知识的共享,智慧的碰撞。
三十载风雨兼程,三十年桃李满天下。王医术以医学的严谨与教育的热情,诠释着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她的线上课程均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被双一流大学等183个院校的临床医学等8个专业选用,选课人数达169229人次,被评为2020秋冬学期智慧树网“双一流高校专业课程TOP100”、2022春夏学期智慧树网“双一流高校精品课程”。疫情期间,王医术所主持的线上教学设计及实施成为吉林省抗疫典型教学案例并进行推广,她通过“有温度的线上教学”,守住了医学教师的抗疫主阵地,做好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学生们评价:“王老师的课堂让我们认识到医生的目标和责任”,张希校长评价到:“王老师讲课很有激情,对课堂有足够的掌控力,节奏、语速和互动都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王医术带领教学团队所讲授的课程还被评为吉林省混合式“金课”、吉林省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吉林大学创新示范课程以及吉林大学学科育人示范课程。王医术也荣获了宝钢优秀教师、吉林大学唐匡教授、白求恩名师,吉林大学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医术”仁心照四方,教育兴邦育栋梁。王医术不仅以其专业的病理学知识救治了无数病患,更以其无私的奉献和深沉的热爱,为培养新一代医学人才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她说:“做就要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以身作则地激励学生追求卓越,挑战未知,创造可能。
为先:以真才推陈出新
教学相长,教改互进;师生同乐,教书传薪。为顺应时代发展,应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学科的整合,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打造智慧课堂,发展适应新世纪教育需求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王医术坚持创新为源,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在“知病理、析病变、铸医魂”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本着“自主学习与课堂引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为基石,以教材建设为载体,以课程思政为引领,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创新。
自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每学期病理学课程都采用学习通、智慧教室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智慧课堂教学方法的课时达到100%。王医术于2020年疫情期间开创性地建立了“直播精讲-线上自学-评价提升”的三段式线上“混合式”授课模式,又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课堂混合-线上巩固-评价提升”的三段式混合教学模式实践,经过不断摸索,最终成功构建“精讲导学、二维融合、多元评价”病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大班理论授课中可实现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搅动课堂;通过精讲、引领和整合,为学生搭建科学的学习体系,最大化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可以利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柔性设置学习时间,柔性介入学生课外学习,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提供了科学引导。利用线上与线下虚实交互的全过程考核、互动答疑等,教学相长,互相提升,并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项目3项、省级教学项目7项,改革获评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吉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吉林省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及教学活动创新奖,被评为“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典型教学案例”。
在坚持教学资源建设工作过程中,王医术不仅注重教学改革,同时也注重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桥梁,是一流课程建设的基础,是实现教育目标、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她一直积极推动病理学教材建设,主编的《病理学实习指导》是全国本科院校实验课选用教材,被评为吉林大学首届教材建设奖-优秀优秀团队及教材奖二等奖,并带领团队获吉林大学首届教材建设奖-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王医术同时还是“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长学制《病理学》数字教材、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病理学与病理学技术》副主编,并受邀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女性生殖系统与疾病》等教材。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她坚持传承和创新并重,继承与发展并举的基本原则,以教材结构调整为基础,以形式多样性为辅助,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教材新风格与内涵。并且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融入目前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保证了教材的准确性和先进性。
教改春风拂面来,教材翻新映日辉。提起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王医术深情地说:“教育改革,乃国家发展之根基,医学教材,乃学子成长之航标。吾辈教育者,当以严谨之态度,砥砺前行,致力于教学之改革,教材之建设,为医学事业之繁荣,为学子未来之辉煌,不懈努力,追求卓越。”
为教:以真心润物无声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王医术深刻认识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使命,始终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牢记在心,教学工作中本着立德树人的执教理念,通过言传身教隐性思政,结合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显性思政,以无声、无痕的方式融入思政内容,达到有声、有痕地培养出医德高尚的医务工作者的效果,教之以“病”而喻诸德。
本着立德树人的教学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病理学思政大纲。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课的育人资源为载体,发挥主体力量,从内容到方法,从显性到隐性,通过无声融入思政的过程,达到有声育英才的效果,使思政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从知识传授、方法过程、情感态度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未来医生的知、情、意、行。学生评价王医术“浑身充满正义”“有爱国激情”。校内督导及专家评价到:“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病理学系构建的教学体系确保了教学质量。在学系无记名方式进行的教学调研反馈中,2004年至今,王医术连续20年被评为学生最喜欢的、评价最优秀的教师,所教授的病理学课程被评为吉林大学思政教育的“学科育人示范课程”,成功入选吉林大学“师德先进个人”、获课堂教学质量“卓越奖”“优秀奖”。
四有老师树楷模,思政教育谱新篇。王医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言传身教广育英才。她善于用“病”作为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医学伦理和道德,致力于培养出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她的教学风格独特,方法到位,深受学生喜爱和尊敬,是医学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
为学:以真知勇攀高峰
投身科研,极深研几。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作为博士生导师的王医术,一直秉承着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牺牲精神、自律精神。这五种精神也贯穿着她的学习、工作和科研。回想起自己的科研道路时,她说:“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在治学的道路上,要学习前人先贤、尊重权威,同时也要坚持真理、善于质疑、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甘于寂寞、诚实守信,只有这样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建树。”
多年探索,使得她在肿瘤病理生物学和肾脏病理学研究方面成果斐然,作为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她以课题负责人身份分别获得了“十一五重大专项子课题”等18项资助,近5年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文章28篇,影响因子达201.618。本着“兴趣驱动、自主实践、注重过程、团队合作、求实创新、培养能力”的原则,王医术还担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训练及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大赛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实验设计金奖。近五年共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3项、校级2项,指导本科生28人,荣获吉林省杰出青年科学研究计划资助学者、吉林省卫生系统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D类人才等荣誉称号。
科研之路,犹如攀登峻峰,道阻且长,困难重重。对王医术来说,诚实守信是科研之魂,不畏困难则是前行的动力。她深入研究,严谨治学,对待科研问题总是持之以恒,毫不松懈。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她都能保持冷静和坚定,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攻克科研难题,勇攀科学之巅。
为公:以真情谋划发展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医术牢记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将自己在长期教学工作中体悟出的洞见推广到更广的层面。近5年,78次在国家、省及学校等层面以示范教学、大会报告等形式进行宣传推广。自2022年12月起,她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学校号召,充分发挥自身医学教育资源优势,持续推进“慕课西部行”活动,通过云端同步课堂等创新平台,与山西医科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塔里木大学、桂林医学院以及“吉林省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共同体”各成员高校开展密切合作。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瞭望等十余家媒体报道。并多次受邀在超星“学习通”及学院内举办“潜心教学设计,构建优质课堂”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专题讲座,为延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的教师开拓了授课思路,提供了教学方法。华中科技大学王国平教授、北京大学田新霞教授评价:“病理学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合理、运行有序,能够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打造了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及挑战度的病理学混合课程。”西安交通大学孙瑞芳说:“今日见到教学视频中的偶像,心情非常激动,您作为病理界的优秀前辈,给晚辈树立了榜样和楷模。”30年的教学经验积累,王医术带领出一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优秀教师队伍,获评吉林省普通本科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吉林大学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团队等奖项,也为yl23455永利官网培育了更多的高端人才,提升了学院整体的教学质量。
创新不辍展宏图,教泽绵长润四方。王医术不仅致力于医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携手众多高校,通过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助力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构建我国医学教育的新格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路走来,慷慨以歌;展望未来,孜孜不辍。
她静观云卷云舒,内心宁静而致远;她怀抱积极进取,步履坚定而从容。充满智慧、勇气和担当的人生画卷,正被她勾勒!